沟通技巧

不要总是喜欢好为人师

时间:2023/5/21 15:26:12  作者:普华口才官网  来源:网络转载  查看:19  评论:0
内容摘要:生活中,不乏有人总爱对他人指教,试图强行纠正别人,这样的行为令很多人烦恼无比。然而,真正情商高、有智慧的人,从来不敢轻易指点他人。曾经有位读者希望莫言分享一些读书方法。莫言便在散文《杂谈读书》回应道:第一,读书就如穿衣吃饭,各有各的方法,我的指导说不定会影响你们阅读。第二,我的女...
生活中,不乏有人总爱对他人指教,试图强行纠正别人,这样的行为令很多人烦恼无比。

然而,真正情商高、有智慧的人,从来不敢轻易指点他人。

曾经有位读者希望莫言分享一些读书方法。

莫言便在散文《杂谈读书》回应道:

第一,读书就如穿衣吃饭,各有各的方法,我的指导说不定会影响你们阅读。

第二,我的女儿正读初中,我从不去指点她的功课,因为时代变化,我的老方法说不定不适合她。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,外人若总是强加干涉,往往只会弄巧成拙。


唯有少一些纠正,多一分尊重,才能为彼此创造舒适的关系。

高情商的人,都懂得克制自己好为人师的欲望。

01


口中“为你好”,就是让彼此都过不好。


在知乎上看到这么一个问题:

“有哪些看似聪明、实则很愚蠢的行为?”

高赞回答很简单:“好为人师。”

好为人师的人,时常爱说“为了你好”,最后却导致谁都过不好。

只因好意再多,落在不适用的人身上,也只会演变成恶意。

同事小李和小谷因为兴趣相投所熟识,但认识久了后,小李就有点受不了小谷了。

有次,小李说自己发奖金,奖励自己吃了顿烤肉,小谷却说:“你这样是减不了肥的。”

接下来她就给小李讲该如何管住自己的嘴,才能把体重减下来。

还有一次,小李跟同事闹别扭。

小谷不但没安慰她,还说:“你可真不懂事,怎么控制不好情绪?”

之后,她又给小李讲何谓人际关系学,并告诉她要如何和同事相处。

小李听到后更生气了,最后二人闹得不欢而散。

事后,小李说:

“虽然我知道她是出于好意,但我也是一位成年人,并不需要她一直高高在上地指点我。”

人之患,在好为人师;人若好为人师,终孑孓一生。

生活中,许多人也有类似的习惯:

对部门同事,总说对方做得不好,却没注意同事的黑脸;

对单身晚辈,就劝对方结婚生子,可后来他们都不参加家庭聚会了;

对身边朋友,会逼对方听自己的建议,但渐渐地你俩就走散了。

好为人师者最大的败笔,是自作聪明,最终只能自食其果。

董宇辉就曾劝表弟辞去在老家的轻松工作,南下打拼。

结果表弟在深圳不但经常加班,还挣不到任何钱,最后只得又回老家。

董宇辉对此感到很内疚:

“后来,我就再也不给人乱建议了,我们偏颇、片面、狭隘的思想不足以指导别人的人生。”

想起巴普洛夫也说过:

“无论在什么时候,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。”

一个人再宝贵的经验,总有过时的一天;再丰富的眼界,总有看不到的背面。

当人在走自己的路时,过多的“善意”指点,只会让TA多绕远路,甚至误入歧途。

好为人师,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。

若真心为人好,就把想当老师的欲望彻底收好。

02


不是所有的鱼,都活在同一片海里。


曾看过一幅漫画,因两人在水里所站位置不同,所以体验感也完全不同。

图片

一位快要被水淹没了,就觉得水很深;另一位,因为水只没过脚踝,便觉得水很浅。

纠正欲强的人,就像右边那位男子,你认为“没问题”,可别人却“有问题”。

并不是所有的鱼,都活在同一片海里。

不允许别人待在其他水域,只会暴露一个人的无知与局限。

“暴走妈妈”陈玉蓉在割肝救子后,陷入了整容风波之中。

她的儿子先是在综艺节目上说,不理解她为什么要去割双眼皮、祛眼袋,这样明显对身体不好。

网友得知此事后,也一同来“劝”她,说你都50多岁了,干嘛还那么折腾?

在舆论被掀起后,陈玉蓉不得不回应了此事。

原来,她为了帮补家用,曾想去找一份工作,谁知道许多单位都嫌她年纪大、不好看,拒绝了她。

这时她刚好认识了一位整容医院的老板,对方请她当代言人,还免费为她做手术,她便答应了下来。

在得知她“变美”其实是为了找工作后,当初出来教育她的人都沉默了。

当一个人在做出选择时,往往是出自其真实情况的考虑。

但一个人在教育他人时,却往往忘记理解别人背后的动机。

民国时期,大多数认识张爱玲的人,都认为她性格冷漠孤高。

然而,邝文美和与她成为挚友后,亲自为她澄清:

张爱玲经常认不得人,不是故作清高,只是因为她高度近视,却又不戴眼镜;

她不喜欢外出赴宴,也不是为了摆架子,而是患有过敏症;

她不去参加社交活动,更不是瞧不起人,不过是习惯了夜间写作,白天起不来而已。

记得托尔斯泰说过:“你不是我,怎知我走过的路,心中的苦与乐。”

你不理解的某件事,或许TA是真心喜欢;你不屑的选择,或许TA是不得而为之。

成年人社交最忌讳的,是逼迫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赛道上,以同样姿势起跑。

知识浅陋者,凡事都想指点,只会累了自己又遭白眼。

真正智慧者,从不干涉他人,既维持了关系又不必内耗。

孰胜孰败,一目了然。

图片

03


改变他人就是为难自己。


《禅院文集》里有这么一句话:

“不要试图去改变或改造对方,那是在作践自己,自讨苦吃,忍受不了,就改变自己。”

当双方的认知和角度不同时,哪怕你竭尽全力去劝服,最终也只会两败俱伤。

既然如此,不妨收起自己好为人师的欲望,学会善意沟通。

1. 想说服时,先换位思考。

作家白先勇和台湾主持人陈文茜是好朋友。

白先勇创作青春版《牡丹亭》后,受到了广泛好评,但陈文茜对此却评价不高。

白先勇发现后,便很少在她面前提及此事,可这丝毫不影响二人关系。

陈文茜感动地说:“非常感谢,他可以创新,我可以顽固,谁也不必去说服谁。”

没有人喜欢被强迫接受事物,当你代入对方角度时,便深知这种被强行绑架的爱,到底有多么窒息。

赠予者虽有慷慨的余地,接受者同样有拒绝的权利。

真正的“为你好”,并不是你觉得有多好,而要看对方觉得到底有多好。

不考虑对方感受的施与,只会成为一把诛心的剑。

2. 想发言时,先倾听对方。

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,叫“错误共识效应”。

指的是,人们总是将自己的思维方式投射向他人,并认为别人也会用同样方式进行思考。

所以当一个人遇到和自己相反的观点时,第一反应便是想驳斥。

然而,子非鱼,焉知鱼之乐;你非彼方,焉知其所想。

与其急吼吼地说“你要改”,不如先听听人家为何这么做。

聪明的人,不仅懂得何时该说,更懂得何时该听。

善于倾听,会让你知晓事实的全貌,也让你获得思考的时间。

人们之所以爱向沉默的大山倾诉,不过是想释放心情,而非被他人指教。

所以,宁做一座善听善思的山,不做自说自话的鸟。

3. 想教育时,先自我反省。

作家老杨的猫头鹰说过:“大家都是井底之蛙,区别仅在于井口的大小不同而已。”

这便意味着,你我皆是庸人,自然无法高人一等。

只是认知层次越低的人,便越爱对别人的选择评头论足。

认知层次高的人,则早就明白一个道理:

意识到他人和自己不同,是清醒的觉知;

意识到自己需要时刻内省,是难得的修养。

人唯有学会时常反思,才能变得谦逊宽容、气度平和。

海纳百川,人容万事。

有了此等格局,这世间便再也没有任何人和事能为难到你。

成年人社交的潜规则,其实很简单,不过是懂共情、多聆听、常自省。

要时刻谨记:改变他人是神经病,改变自己才是神。

图片

04


很喜欢陈丹青说过的一句话:


“我在很多时候都是无知的,所以我从来不敢随便指点别人。

因为自感无知,所以懂得谦卑,懂得做学生而不是好为人师。”

人生路漫漫,我们总会听到和自己不同的声音,遇到和自己有别的观点。

有时候,你以为别人没摆正位置,可能是因为你本身就站歪了。

过度纠正他人,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,只会暴露你的无知。

只有适度地改变自我,才可展现你的智慧,最后成就彼此。

就像每只蝴蝶都要靠自己破茧,每个人的路都由自己去走。

作为旁观者,不妨克制自己拯救他人的欲望,沉默静待其破茧,然后翩翩飞舞向蓝天。
相关评论
评论者:      验证码:  点击获取验证码
报名咨询电话:15029098539 陈老师 微信同号;地址:西安市雁塔区小寨十字东南角华旗国际广场19楼1950闽ICP备12010380号
Powered by OTCMS V2.85